连续高温中,能源供应进入了一年一度的迎峰度夏模式。在能源供应企业想方设法保供的同时,能源使用单位也各有节能减排妙招。新民晚报记者昨天下午实地走访发现,一些赋能妙招已见成效。
绿色建筑省电同时还能发电
位于普陀区月牙泉路55号的真如城市副中心海纳工程院项目,造型时尚别致。实际上,这还是一个达到国家绿建三星级标准的项目。
该项目实施方上海电力设计院负责人李烨告诉新民晚报记者,项目获得了城科会碳中和建筑金级认证,从节水、节地、节能、节材等多方面下了功夫,大堂的圆形透明玻璃顶,可以为大堂采到更多自然光,节约了照明用能。屋顶使用了能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单晶硅板。更不易发现的节能妙招是领航优配,项目朝南和朝东的外墙纵向遮阳板上,贴有同样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柔性晶硅材料;露台玻璃栏板,在设计与制造阶段就嵌入了透光薄膜光伏(碲化镉),发电组件与建筑巧妙融为了一体
李烨透露,上述三种太阳能发电模式一年可以发电12.88万度,能满足大楼内办公区照明和通风需求。而大楼旁边建的储能设备,还能像充电宝一样,在电价低时充电,电价高或用电高峰时放电,不仅省钱,也减轻了电网负担,还能使大楼在断电情况下,也能照常办公。
公交枢纽站一天发电八九百度
异曲同工的是,前滩大道30号的前滩“光储充检用”一体化公交枢纽站,公交车棚顶面也成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场,旁边也有一个超级电容调配储能装置。
在这里承担光储示范运营的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华黎告诉记者,场站的太阳能发电设备,一个月能发电1.5万至2万度。
“光照强度越强,发电效果越好。”华黎告诉记者,黄梅天或阴天时,这里一天的发电量,只有200多度;而最近这样的天,温度高的同时光照也很强,堪称太阳能发电的“黄金时刻”,每日可以发电800至900度。搭配安全型超容储能装置,99%的太阳能用于公交车充电,大大减少公交的电费支出,成为低碳节能+交通融合的典型案例。
“超级充电宝”能无感充放电
而位于徐汇滨江西岸国际传媒港B2楼的黑马原力超充站里,给新能源车充电的“超级充电宝”, 能在晚上用电低谷时把电存起来。白天,需要充电的新能源车,只需在扫描车位边的一个二维码在小程序里下单,就能享受“管家式懒人服务”的无感充电。
根据新能源车主需求,这个“超级充电宝”既可以由工作人员像骑电动车一样开到需充电的新能源车边充电,也可以以无人驾驶的状态自动开到需充电的新能源车边,由安装在“超级充电宝”上面的机器人操作充电,实现 “用户停车扫码即走,机器人自主寻位充电” 的全流程无感服务。
工作人员告诉新民晚报记者,这样的“超级充电宝”领航优配,既可以接上正常电源充电,也能接入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进行储能,一次能储电70度。其自动切换充放电模式的时间只有5毫秒。充电时,10 分钟就可以使车辆续航里程增加150公里。就在今年,还曾作为虚拟电厂的一部分成功放电供一个小区居民应急使用。
金御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